欢迎进入BOB全站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轻便、高效、经济的人力资源服务
行业动态
BOB全站跨界风很大!蔚来进军手机业发布大量相关招聘信息造车势力都跑来造手机了?
发布时间:2022-02-24 15:06
  |  
阅读量:

  BOB全站在智能汽车浪潮的推动下,去年至今,造手机的纷纷跨界造车,抑或牵手车厂造车,而造车的又纷纷造手机,如今再添新例。

  2月22日,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国内新造车头部公司蔚来汽车已经进军手机行业,原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已经加盟,牵头负责蔚来的手机业务。当日晚间,蔚来方面回应称,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

  爆料指出,蔚来手机部门最近动作不少,资金还在持续加大投入,年后新发了offer有100多个,近期在深圳预计还会再增加200多个研发类岗位,高中低都有,工作地点深圳前海卓越大厦。

BOB全站跨界风很大!蔚来进军手机业发布大量相关招聘信息造车势力都跑来造手机了?(图1)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蔚来的手机业务确定要做,目前项目正处于最开始的调研阶段。基本上排除贴牌的可能性,大概率是自己下场做手机,手机会有非常多跟蔚来汽车的交互功能。

  亦有手机行业人士透露,一年多前,蔚来就物色过荣耀手机的一个负责人,但是没谈成,与此同时,有行业人士称,身边同行已经有人以做“周边”业务为名加入蔚来。

  上述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据查,近期,蔚来汽车发布了大量与手机相关的招聘信息,诸如BSP工程师、通信测试工程师、成像芯片设计工程师等。

  针对上述消息,2月22日,蔚来汽车方面也做出了官方回应:“目前没有可供披露的信息,有进一步消息将和大家沟通。”

  华为、OPPO、vivo、小米、立讯精密、苹果等纷纷联手车厂进军智能汽车领域,有的直接造整车,有的则定位于帮助车企造好车,主要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零部件。与此同时,吉利控股、格力集团则开始造手机,近日有消息透露,特斯拉也将造手机。

  汽车、手机相互融合,厂家相互跨界或合作,背后的原因是,这些科技巨头们均看好智能汽车将作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即将爆发的智能终端的趋势,智能汽车发展趋势已定,科技巨头们都不想错过这一机遇,企图在赛道上发挥所长分一杯羹。

  另一个原因在于,智能汽车作为人们未来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其智能化功能的发挥,还需要与手机协同与互联,即智能汽车的发展就离不开智能手机,但各智能汽车厂家的数据都是机密与财富,没有哪个厂家希望自身的用户数据流传外部的手机厂商手中,所以车企开始自己下厂造手机。

  此外,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相通性,都是通过一定的技术使终端互联网化、智能化,车企与手机企业的融合,可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作为智能汽车新势力的引领者之一,已经开启了进军手机业之路,后续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会否跟风进军手机业?另外,蔚来作为手机业的新入局者,后续竞争策略和能否成功也备受关注,毕竟当下的手机行业已经是充分竞争的市场。

  吉利宣布造车时,有评论指出,李书福做手机属于“慌不择路”。彼时作为“自主一哥”的吉利正面临销量增速放缓、新能源布局落后的难题,需要在扩大旗下品牌矩阵的同时,用手机为市场找一颗“定心丸”,和提前为多屏协同、生态互联的策略作准备。

  对于此次蔚来造手机,有观点认为,此时的蔚来,需要用手机增加与用户的粘性,同时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具想象空间的新故事。

  乘联会信息,2022年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销售207.85万辆,同比下降5%。在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汽车1月销量落后于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1月,蔚来汽车销售9652辆,同比增长33.6%。同时,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月销量则全部超过万辆。1月,小鹏汽车销售12922辆,同比增加114.8%;理想汽车销售12268辆,同比增长128.1%;哪吒汽车则售出11009辆,同比增速达到401.5%。此外,零跑汽车1月销量也有大幅增长。1月,零跑汽车销售8085辆,同比增长384.7%。2020年,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汽车曾夺得当年销量冠军,2021年,蔚来汽车则屈居亚军。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BOB全站

  近期由于镍、钴、BOB全站锂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也随之飙升。目前A股涉及动力电池回收的概念股有27只。截至2月23日收盘,概念股合计A值2.22万亿,和石油石化行业市值相当。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BOB全站截至目前,本月以来机构资金共现身206股的龙虎榜中,其中75股获机构资金净买入,131股遭机构资金净卖出,合计净卖出38.85亿元。

  罕见一幕!多只白马股上榜大宗交易,接盘方全是机构,谁在悄悄建仓?A股成交再破万亿,行情要起?

  2月23日,立讯精密、海康威视、格力电器、分众传媒、恒逸石化、东方雨虹、美的集团等一批白马股在大宗市场全部按照收盘价密集成交,并且接盘方均为机构专用账户。